(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456363.0
(22)申请日 2022.04.28
(71)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 春市汽车 经济技术
开发区新红旗大街1号
(72)发明人 毕洪亮 赵晋 刘占国 张元勤
朱伟 李响 汤一飞 王士川
于东霖 张立博
(74)专利代理 机构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
代理有限公司 2321 1
专利代理师 陈晶
(51)Int.Cl.
G01N 3/08(2006.01)
G01N 3/02(2006.01)
G01M 17/007(2006.01)G01L 25/00(2006.01)
G01L 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拖拽、 标定试验 方法及
强度评价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拖拽、 标
定试验方法及强度评价方法, 属于拖车钩领域。
解决了现有拖车钩存在断裂风险的问题。 它包括
对拖车钩进行清障车拖拽试验、 软地面拖拽试
验、 强化坏路拖拽试验及弯路拖拽试验, 每项拖
拽试验结束后检查拖车钩及试验车辆横梁有无
裂纹或断裂,计算拖车钩受到的最大应力, 当最
大应力达到材料屈服应力时, 拖车钩 危险截面的
表面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随着外力进一步加大,
危险截面上塑性变形区域增大, 弹性变形区域减
少, 它主要用于乘用车拖车钩的试验。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CN 114942186 A
2022.08.26
CN 114942186 A
1.一种乘用车拖车钩进行清障车拖拽试验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调整试验车辆轮胎胎压至满载胎压, 试验车辆装配载荷至最大设计总质量, 在
拖车钩(1)上粘贴应 变片;
步骤2: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前部横梁, 将清障车牵引绳连接到拖车钩(1)上,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启动清障车绞盘拉动试验 车辆, 直到清障车的指 定位置, 实时测量
试验过程中的应 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前部横梁有无损坏;
步骤3: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后部横梁, 将清障车牵引绳连接到拖车钩(1)上,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启动清障车绞盘拉动试验 车辆, 拉动到清障车的指 定位置, 实时测
量试验过程中的应 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后部横梁有无损坏。
2.一种乘用车拖车钩进行 软地面拖拽试验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调整试验车辆轮胎胎压至满载胎压, 试验车辆装配载荷至最大设计总质量, 在
拖车钩(1)上粘贴应 变片;
步骤2: 将试验车辆停放于软地 面上, 软地 面包括沙坑;
步骤3: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前部横梁, 用另一台辅助车辆通过牵引绳固定于
拖车钩(1)上,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将试验车辆拖动10米的距离, 实时测量试验过程中
应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前部横梁有无损坏;
步骤4: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后部横梁, 用另一台辅助车辆通过牵引绳固定于
拖车钩(1)上,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将试验车辆拖动10米距离, 实时测量试验过程中应
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后部横梁有无损坏。
3.一种乘用车拖车钩进行强化坏路拖拽试验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调整试验车辆轮胎胎压至满载胎压, 试验车辆装配载荷至最大设计总质量, 在
拖车钩(1)上粘贴应 变片;
步骤2: 将试验车辆停放于强化坏路上, 强化坏路包括失修坑、 不平整路面、 铁轨路、 比
利时路、 鹅卵石路或圆形凸起路;
步骤3: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前部横梁, 通过牵引绳固定于另一辅助车辆后端,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辅助车辆 拉动试验 车辆以15 ‑20km/h车速行驶10km, 实时测量试验
过程中应 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前部横梁有无损坏;
步骤4: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后 部横梁, 通过牵引绳牵引另一辅助车辆前端, 试
验车辆挡位置于前进挡, 拉动辅助车辆以15 ‑20km/h车速行驶 10km, 实时测量试验 过程中应
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后部横梁有无损坏。
4.一种乘用车拖车钩进行弯路拖拽试验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调整试验车辆轮胎胎压至满载胎压, 试验车辆装配载荷至最大设计总质量, 在
拖车钩(1)上粘贴应 变片;
步骤2: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前部横梁, 通过牵引绳固定于另一辅助车辆后端,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空挡, 辅助车辆拉动 试验车辆以15 ‑20km/h车速绕20 ‑30m半径的圆顺时
针行驶3圈, 再逆时针行驶3圈, 实时测量试验过程中应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前部
横梁有无损坏;
步骤3: 将拖车钩(1)固定于试验车辆后 部横梁, 通过牵引绳固定于另一辅助车辆前端,
试验车辆挡位置于前进挡, 试验车辆拉动辅助车辆以15 ‑20km/h车速绕20 ‑30m半径的圆顺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942186 A
2时针行驶3圈, 再逆时针行驶3圈, 实时测量试验过程中应变, 检查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后
部横梁有无损坏。
5.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标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主体支架(2)和连接板(3), 所述
连接板(3)竖直固定连接在主体支架(2)上, 所述连接板(3)上开设有螺纹孔, 拖车钩(1)的
螺纹端与连接 板(3)上的螺纹孔配合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标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
(2)包括两个立板和一个底板, 两个立板竖直连接在底板上, 所述连接板(3)通过两个连接
螺栓(4)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板之间, 两个立板 外侧均设置有肋板(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标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支架
(2)和连接 板(3)均为铸铁材质。
8.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标定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拖车钩(1)在靠近螺纹端的圆柱形外表面沿圆周方向间隔90 °黏贴一号应变
片(6)、 二号应变片(7)、 三号应变片(8)和四号应变片(9), 所述一号应变片(6)和二号应变
片(7)对称设置, 所述 三号应变片(8)和四号应 变片(9)对称设置;
步骤2: 对拖车钩(1)的轴向拉力 进行标定, 将拖车钩(1)旋入连接板(3)上的螺纹孔中,
将连接板(3)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标定台上, 沿着拖车钩(1)轴线 方向依次连接 拉力计和拉
力机, 计算出拖车钩(1)受到的轴向拉力FX与应变关系;
应变与轴向拉力FX的标定计算方法为: FX=KX*( ξ1+ξ2), 由公式计算出轴向拉力标定系
数KX, 公式中: ξ1为一号应变片(6)测量的应变值, ξ2为二号应变片(7)测量的应变值, 轴向拉
力FX沿着拖车钩(1)的轴向方向;
步骤3: 对拖车钩(1)的垂直力 进行标定, 将拖车钩(1)旋入连接板(3)上的螺纹孔中, 将
连接板(3)通过两个连接螺栓(4)与主体支架(2)相连, 主体支架(2)固定于标定台上, 垂直
于拖车钩(1)的方向依次连接拉力计和拉力机, 计算出拖车钩受到的垂直力FV与应变之间
的关系;
应变与垂直力FV的标定计算方法为: FV=KV*( ξ3‑ξ4), 由公式计算出垂直力标定系数KV,
公式中: ξ3为三号应变片(8)测量的应变值, ξ4为四号应变片(9)测量的应变值, 垂直力FV的
方向垂直于拖车钩(1)的轴线, 并平行于三 号和四号应 变片的连线。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乘用车拖车钩标定方法的最大应力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它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轴向力产生的拉应力σ1=FX/A, 其中FX=KX*( ξ1+ξ2), A=π d2/4,d为危险截面处直
径, 危险截面 为拖车钩(1)上第一圈螺纹 处;
步骤2: 垂 直力产生的拉应力σ2=M/W,其中弯矩M=FV*L=KV*( ξ3‑ξ4)*L,抗弯截面系数W
= π d3/16,d为危险截面处直径, L 为拖车钩外力作用点到危险截面的距离;
步骤3: 拖车钩(1)受到的最大应力σmax=σ1+σ2。
10.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强度评价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对拖车钩(1)进行清障车拖拽试验、 软地面拖拽试验、 强化坏路拖拽试验及弯路
拖拽试验, 每项拖拽试验结束后检查 拖车钩(1)及试验车辆横梁有无裂纹或断裂;
步骤2: 计算拖车钩(1)受到的最大应力σmax, 当σmax达到材料屈服应力σS时, 拖车钩(1)危
险截面的表面开始发生 塑性变形, 随着外力进一步加大, 危险截面上塑性变形区域增大, 弹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942186 A
3
专利 一种乘用车拖车钩的拖拽、标定试验方法及强度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19: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