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43100.0 (22)申请日 2022.09.20 (71)申请人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 研究所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 北路602号 (72)发明人 杨坤 杜凯 于明飞 邓洁 黄标  李环 姚伦标 刘静雨  (74)专利代理 机构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21 14 专利代理师 谷庆红 (51)Int.Cl. G06F 30/17(2020.01) G06F 30/15(2020.01) G06F 30/28(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 设计方法 (57)摘要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 设计方法, 所述尾椎为S型结构, 设计方法包括: 确定约束参数; 确定尾锥沿程截面中心线变化规 律; 确定尾锥沿程截面面积变化控制规律; 求解 沿程圆形截面面积、 直径; 建立沿程圆形截面与 中心线的关系; 光滑过渡 连接沿程若干截面的轮 廓线; 开展S弯喷管流场仿真分析, 以仿真结果的 涵道比为依据确定改进 方向; 根据改进方向重新 设计S型尾锥并开展仿真评估直至满足设计要 求。 本发明所设计的S型尾椎除沿程截面偏心距 外, 其余参数与改进前尾锥结构参数一致, 同时 根据S弯喷管流道型面中心线规律确定S型尾锥 中心线的变化规律, 得到的S型尾锥型面适应S弯 喷管型面, 减少气流周向不均匀度, 进而提高S弯 匹配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5455597 A 2022.12.09 CN 115455597 A 1.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尾椎为S型结构, 该S型尾椎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 确定约束参数: 除沿程截面偏心距 △S外, 其余参数与改进前尾锥结构参数一 致; 步骤S2: 确定S型尾椎沿程截面中心线变化规律: 根据S弯喷管流道型面中心线规律确 定S型尾锥中心线的变化规律, 采用不同变化缓急程度的Lee曲线、 维托辛斯基曲线或多项 式方程进行控制; 步骤S3: 确定S型尾椎沿程截面 面积变化控制规 律; 步骤S4: 求解沿程圆形截面面积、 直径: 根据步骤S3中的面积变化规律, 已知尾锥前端、 后端面积的情况 下, 求解沿程圆形截面 面积、 直径; 步骤S5: 建立沿程圆形截面与中心线的关系; 步骤S6: 光滑过渡连接沿程若干截面的轮廓线, 得到S型尾锥型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 约束参数包括尾锥前端 圆截面面积Ai及直径Di、 沿程截面偏心距 △S、 轴向的 总长、 尾锥后端圆截面 面积Ao及直径Do的最大约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S型尾锥中心线的变化 规律采用缓急相当型的Le e曲线控制, 控制公式为: 式中: 式中, xi、 yi分别为中心线第i点处x、 y坐标; y0表示中心线初始y坐标; ΔYj表示中 心线的进出口偏距, 即沿程截面偏心 距△S; Lj为尾椎中心线轴向的总长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S型尾锥中心线的变化 规律采用前缓后急型的Le e曲线控制, 控制公式为: 式中: 式中, xi、 yi分别为中心线第i点处x、 y坐标; y0表示中心线初始y坐标; ΔYj表示中 心线的进出口偏距, 即沿程截面偏心 距△S; Lj为尾椎中心线轴向的总长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S型尾锥中心线的变化 规律采用前急后缓型的Le e曲线控制, 控制公式为: 式中: 式中, xi、 yi分别为中心线第i点处x、 y坐标; y0表示中心线初始y坐标; ΔYj表示中 心线的进出口偏距, 即沿程截面偏心 距△S; Lj为尾椎中心线轴向的总长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 S型尾锥沿程截面设计为圆形; 沿程面积变化采用维托辛斯基曲线或Lee 曲线 规律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5中, 按照以下公式, 将步骤S2确定的沿程中心线通过并垂直于步骤S4确定的沿程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55597 A 2的若干截面中心: z′k=zk; x′k=(xk‑xi)·cosα +(yk‑yi)·sinα +xi; y′k=‑(xk‑xi)·sinα +(yk‑yi)·cosα +yi; 式中, 中心线在xy平面, (xi,yi)表示中心线在i点处坐标, α 表示中心线上点(xi,yi)处的 尾锥沿程 圆形截面绕z轴旋转角, (xk,yk,zk)为未旋转前的坐标, (x'k,y'k,z'k)为旋转后的 坐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步骤S7: 开展S弯喷管流场仿真 分析, 评估S型尾锥对涵道比的影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7中, 若S型尾锥后端截面垂 直于流道方向的压力不均匀度大, 导致涵道比仍大于目 标涵道比, 则需继续调整S型尾锥的偏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S型尾锥的偏距为尾锥前端直径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5559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S弯喷管匹配性的尾锥设计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20: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