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388512.0 (22)申请日 2022.11.08 (71)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 春市汽车 经济技术 开发区新红旗大街1号 (72)发明人 卢军 于长虹 孙焕丽 李黎黎 南海 岳振东 陈蓓娜 庞竹吟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201 专利代理师 朱世林 (51)Int.Cl.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17(2014.01) H01M 10/625(2014.01) H01M 10/6554(2014.01)H01M 10/6556(2014.01) H01M 10/6568(2014.01) G06F 30/17(2020.01) G06F 30/15(2020.01) G06F 119/08(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液冷板、 电池总成、 电动车辆及设计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板、 电池总成、 电动 车辆及设计方法, 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包 括多个结构相同且多个流道相连通的液冷板组 件, 所述液冷板组件包括基板, 所述基板两侧对 称布置有结构相同且相互连通的流道筋结构, 所 述流道筋结构和基板的内部中预填充有冷却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板、 电池总成、 电动车辆 及设计方法, 通过在基板两侧分别布置前部流量 均匀分布结构、 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端部流 道聚合结构、 尾部流道聚合结构和平行分流结 构, 使液冷板散热性能优异, 在均温性表现出优 越的性能, 可 以对电池热失控起到保护作用, 降 低电芯的热蔓延速度; 并且可以对电芯起到保温 作用, 延缓 温度剧烈变化。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5441094 A 2022.12.06 CN 115441094 A 1.一种液冷板,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结构相同且流道相连通的液冷板组件 (3) , 所述 液冷板组件 (3) 包括基板, 所述基板两侧对称布置有 结构相同且相互连通的流道筋结构, 所 述流道筋结构和基板的流道内部中预填充 有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一种液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筋结构包括对称布置 在基板上且 结构相同的前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2) 和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 所述 前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2) 和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之间的基板上对称布置有结 构相同的端部流道聚合结构 (309) 和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08), 所述端部流道聚合结构 (309) 和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08) 之间的基板上设置有平行分流结构 (303) , 所述基板的左 右两端设有与相邻液冷板组件 (3) 相互连通端部液冷板入口 (301) 和液冷板出口 (307) , 所 述基板的上下两端设有与相邻 液冷板组件 (3) 相互连通顶部液冷板入口 (304) 和下部液冷 板入口 (306) , 所述端部液冷板入口 (301) 和液冷板出口 (307) 通过设置在基板内部流道分 别与前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2) 和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相连通, 所述前部流量均 匀分布结构 (302) 和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通过设置在基板内部流道分别与端部流 道聚合结构 (309) 和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08) 相连通, 所述端部流道聚合结构 (309) 和尾部 流道聚合结构 (308) 通过设置在基板内部流道与平行分流结构 (303) 相连通, 所述顶部液冷 板入口 (304) 和下部液冷板入口 (306) 通过设置在基板内部流道分别与前部流量均匀分布 结构 (302) 、 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 端部流道聚合结构 (309) 、 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08) 和平行分流结构 (3 03) 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一种液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2) 和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均为圆弧形扰流结构, 用于对流入的冷却液进 行流量 均匀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一种液冷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分流结构 (303) 包括 若干组流道, 若干组所述 流道之间相互平行布置 。 5.一种电池总成, 其特 征在于, 应用于 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包括: 下箱体, 所述下箱体包括: 边框, 所述边框包括: 两个端梁(4)和两面侧边梁(2), 所述侧边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 连接于两个端梁(4); 液冷板, 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于边框, 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能够固定连接电池模组 (1) , 所述液冷板被 配置为冷却电池 模组 (1)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总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板的液冷板组件 (3) 靠 近边框的端部液冷板入口 (301) 、 端部液冷板出口 (307) 、 顶部液冷板入口 (304) 和下部液冷 板入口 (3 06) 均封闭形成封闭端。 7.一种电动车辆, 其特 征在于, 包括车辆 本体以及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总成。 8.一种设计方法, 用于设计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步骤S1, 将电池模组极限冷却功率、 模组极限承载载荷和电池底部极限撞击强度作为 设计输入; 步骤S2, 根据所述电池模组极限冷却功率、 模组极限承载载荷和电池底部极限撞击强 度确定电池液冷板的极限尺寸; 步骤S3, 分别确定前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2) 、 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 端部流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41094 A 2道聚合结构 (3 09) 、 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 08) 和平行分流结构 (3 03) ; 步骤S4, 采用计算结构力学仿真, 调节所述电池液冷板的极限尺寸、 前部流量均匀分布 结构 (302) 、 尾部流量均匀分布结构 (305) 、 端部流道聚合结构 (309) 、 尾部流道聚合结构 (308) 和平行分流结构 (3 03)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一种设计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步骤S2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模组极限冷却功率、 模组极限承载载荷和电池底部极限撞击强度通过公 式 (1) 确定极限尺寸 面积: (1) 其中: QD为电池底部极限撞击强度, ZB为电池模组极限冷却功率, CC为电池模组总能量 相关结构系数, 取值为0.5 ‑0.9, GF为模组极限承 载载荷; A为模组重量补偿参数, 取值为0 > A>‑0.56, D为模组集成补偿参数, 取值 为72°>D>36°; 根据所述极限尺寸面积确定电池液冷板的极限尺寸, 所述电池液冷板的极限尺寸包 括: 电池液冷板 长度、 电池液冷板 宽度和电池液冷板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示的一种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液冷板长度通过公式 (2) 确定: (2) 其中: C为电池液冷板长度, GB 为模组工艺长度极限尺寸, E为安全尺寸系数, 取值为 1.23‑1.83; 所述电池液冷板 宽度通过公式 (3) 确定: (3) 其中: H为电池液冷板 宽度; 所述电池液冷板厚度通过公式 (4) 确定: (4) 其中: H为电池液冷板 宽度。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41094 A 3
专利 一种液冷板、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21:4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70.5 KB)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pdf
GB-T 29832.1-2013 系统与软件可靠性 第1部分:指标体系.pdf
GB 2890-2022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pdf
T-GZAS 018—2022 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技术标准.pdf
DB35-T 1215-2011 捕食螨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pdf
T-CIITA 116—2021 PKS体系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技术要求.pdf
T-LYYLXH 002—2021 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操作培训规范.pdf
爱分析 2023大模型厂商全景报告 .pdf
DB12-T 669-2016 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指南 天津市.pdf
ISO IEC 27005-2022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pdf
T-CAEPI 64—2023 固体回收燃料 分类与分级.pdf
GB-T 4333.4-2007 硅铁 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EDTA滴定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GB-T 35274-2023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pdf
DB50-T 1375-2023 食品集中配送服务规范 重庆市.pdf
T-ZJBE 002—2023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消防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33018.2-2016 炭素企业节能技术规范 第2部分:焙烧窑炉.pdf
GB-T 39909-2021 科技计划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数据元.pdf
GB-T 33770.1-2017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1部分服务提供方通用要求.pdf
GB-T 31191-2014 常温锰系脱氧剂脱氧性能试验方法.pdf
T-CESA 1264—2023 非接触式掌纹掌静脉融合识别终端设备 技术要求.pdf
交流群
-->
1
/
3
11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570.5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